皖西红色档案故事——皮旅中原突围-凯发k8国际首页
字号:
皮定钧,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。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历任红四方面军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,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、步兵学校营长,教导师第2团团长,参加过长征。抗日战争时期,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,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、第7军分区司令员,豫西抗日游击支队(即第1支队)司令员。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,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,第三野战军第24军副军长、军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,志愿军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,福建军区、福州军区副司令员,兰州军区、福州军区司令员。中共第九届、第十届中央委员。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殉职。
1955年,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前,毛泽东在审阅人员名单时发现皮定均拟授的是少将衔,当即在其名字下批注:“皮有功,少晋中”(一说“皮有功,由少晋中”),皮定均因此从原定的少将晋升为中将。周恩来总理曾在接见皮定均时夸赞他带过的中原军区第1纵第1旅(即“皮旅”)能征善战,在中原突围中发挥了不亚于一个方面军的巨大作用。为什么皮定均会被毛主席和周总理同时关注,年仅41岁就成为开国中将呢?这与解放战争初期他领导和指挥的一次著名突围有很大关系。
▲ 中原军区第一纵第一旅突围路线图(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)
抗战胜利后,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面集中力量抢夺胜利果实,一面坚持独裁,加紧准备发动新的内战,中原解放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首当其冲。为尽快占领该区域,打开北进的通道,国民党政府先后秘密调动近30万兵力,构筑5条封锁线、6000多座碉堡,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余人压缩在以湖北大悟宣化店、河南光山泼陂河为中心的罗山、光山、商城和经扶(今河南省新县)之间东西200里长、南北50里宽的狭长地带,敌我兵力悬殊,情况十分危急。为避敌锋芒、保存实力,6月23日,中共中央急电中原局:“立即突围,愈快愈好,不要有任何顾虑,生存第一,胜利第一”。遵照这一指示,中原军区部队主力开始兵分两路向西突围,由独立作战经验丰富的第1纵第1旅(即“皮旅”,旅长皮定均、政委徐子荣,兵力约7000余人)伪装成主力向东佯攻,吸引并牵制敌人3天,确保主力部队顺利越过平汉铁路后,再根据情况自选方向突围。
6月24日晚,中原军区主力部队悄然开始向西转移,皮定均指挥1纵所属1团、2团佯装成主力,分别在旅部所在地——白雀园(今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)以北的双轮河地区、东南的沙窝地区摆出几十里宽的阵地,利用既有工事、丘陵、山沟、田埂、河道等有利地形节节阻击,并时不时摆出向东移动架势,成功吸引敌人注意力,同时散播“东进”假情报,扰乱敌人判断,为大部队突围争取了时间,掩护和断后任务基本完成。
然而,皮旅在决定向哪个方向突围时产生了分歧:向西或西北(即豫西地区,“皮旅”前根据地)会暴露主力部队意图和行踪,主力和自身都可能陷入危境;孤军向南渡江,难度极大不太现实;向北或东北则一马平川、沟壑纵横且时逢梅雨季节,毫无遮挡、行军不便,易被吃掉。思来想去只能向东,虽然要面对敌4个师的正规部队、大量民团武装及其花费半年时间修筑的几十道封锁线,但却可以把追兵东引,最大程度减轻主力部队压力。决定向东突围后,皮定均在旅党委会上鼓励大家:“为了服从整体利益,掩护主力顺利完成突围任务,即使要付出重大牺牲,我们也在所不惜”。但如何向东突围,成为摆在皮旅面前的又一难题:集中兵力直接东向杀出一条血路,寻找敌人间隙强行突围的话,容易过早暴露意图,敌我悬殊情况下极易被敌人合围消灭;化整为零从余集和沙窝中间穿过,向东南挺进大别山腹地隐藏的话,容易分散兵力,可能会被敌人利用有利地形逐个吃掉,损失难以估量,大家商讨许久没有达成一致意见。最终,根据政委徐子荣建议,先向西出击择机隐藏、避敌锋芒,待敌经过后突然向东,杀个回马枪突围。
但皮旅已被敌军死死咬住且孤立无援,就在众人为如何快速收回部队发愁时,天公突然作美,26日临近中午时,原本忽紧忽慢的阵雨突然变成狂风暴雨,天地间一片混沌,几米之外便不看不见人影,敌人行军受阻,攻势暂缓。皮定均当即下令:1团3营留下阻击,坚守10个小时确保旅主力撤离。借着狂风暴雨掩护,皮旅仅用不到半个小时即从20余公里长的阵地上撤下来,并迅速甩开敌军,穿越丛林叠嶂一路西行20里后,突然向南直行六七里再向东进发。27日黎明,在急行军80里后,皮旅主力到达白雀园西南的刘家冲村,回到旅部原驻地附近,因行军痕迹被大雨冲刷,敌军丝毫未发现我军行踪。刘家冲村是隐藏在高山密林中的一个不起眼小村落,潢(川)麻(城)和商(城)经(扶)两条公路在附近交会,全村只有6户人家,根本藏不下大队人马,敌人觉得没有价值刚撤离不久。皮定均利用敌人这一心理,命令将电台和部分旅机关分散安排在农户家,其余人马全部钻进村子附近一片茂盛的树林露宿,并要求布置警戒哨,关闭无线电台,退出枪支子弹,捆住骡马嘴巴,严禁生火做饭、发出声响或抽烟走动。皮旅7000余人就这样屏住呼吸,一面休整,一面听着几里外公路上十几万敌人追兵大部队闷头向西白忙活。
28日清晨,负责掩护的1团3营赶来与主力汇合,在隐藏一天一夜后,皮旅离开刘家冲悄然穿过潢麻公路,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总指挥、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如梦初醒,急令部队追击中原军区部队主力,同时派整编第72师“搜剿”神出鬼没的皮旅。皮旅横穿潢麻公路后,于29日绕过小界岭(位于豫鄂交界处,今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)的国民党军新编第13旅防区,向东南直奔商城。30日,到达商城县瓦西坪村(或作“瓦锡坪”),7月1日上午,在该村西南的大牛山(九峰尖),经过近两个小时激烈战斗,冲破国民党整编第72师34旅100团和商城、立煌保安团的防守,翻越松子关,进入皖西境内。3日晚,到达并占领立煌县(今安徽省金寨县)吴家店,旅党委在此研究决定,利用连日阴雨和敌军尚未追至的有利时机就地休整3天,并在此期间宣传革命主张、揭露国民党罪行,筹措粮草,安置伤员,开仓放粮,赶制军需。在多次联系纵队和军区无果后,皮旅尝试直接联系延安总部,终于等到延安指示,来电虽然只有六个字,但却透着满满的急切和关怀:“快走,快走,快走”。皮定均综合分析形势后决定跳出大别山、横越皖中平原,向苏皖解放区前进。7日早晨,根据延安总部指示,皮旅全员一切从简、轻装前进(甚至连军用地图都没有带,只带了秀珍地图和指南针)冒雨离开吴家店,沿漫水河、黄林庙继续向东挺进。10日,达到霍山县千笠寺,前锋直指该寺东南十几里外的清风岭(位于今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),此岭位于淠河西岸,山陡水急、地势险要,三座大山屏风般壁立对岸,是霍山西南山区进入大别山的必经要道,国民党安徽省第11挺进纵队前卫第2团在此驻守堵截。皮定均派1团沿着石板道从正面进攻,2团从右翼用砍柴刀、刺刀劈开茂密的灌木,用绑腿带、扁担和捆骡马驮子的绳子攀上几丈高的峭壁,从对面山头出其不意向敌侧背发起冲锋,两个团相互配合,经过2个小时激战,在敌大部队到达前通过清风岭并到达磨子潭(位于淠河西岸,距离清风岭40里)。
▲ 清风岭战斗中,“皮旅”二团战士用绑带、绳子攀上峭壁(安徽省档案馆馆藏)
▲ 清风岭、磨子潭战斗旧址纪念碑(《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六安历史第一卷)
7月11日下午,根据情报得知,敌整编第48师已派出第167旅527团前来截击,预计当晚午夜前后到达磨子潭,另外该师还在岳西、舒城、桐城等地布防,形成口袋阵,企图将皮旅消灭在大别山内。时间就是生命,如不能迅速渡过淠河,皮旅将再次陷入重围,突围更加困难。皮定均当即命令部队连夜强渡淠河,在与敌第176旅第527团的1个营激战后,主力部队于12日上午成功渡河,随后立即朝安庆方向行进,途中为避开前来截击的敌军,在急行军20里后改向东北方向前进,跳出包围圈,粉碎了国民党歼灭皮旅于大别山的计划。13日,皮旅到达大别山东麓的出口六安县毛坦厂(今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),在该镇北山上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彻底轻装,尽快走出大别山。会后,所有背包丢弃,年老马匹放生,文件焚毁,重伤员就地分散疗养,部队分三路纵队,以每昼夜一百多里的速度,不休息、不停留,极速穿越皖中平原向东北疾驰。15日,巧取官亭(今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),越过合(肥)叶(家集)公路(一说合<肥>六<安>公路)。16日,绕过合肥县高刘集(位于今安徽省肥西县)据点,奇袭吴山庙(位于今安徽省长丰县)。17日凌晨,粉碎国民党军整编第48师138旅3团堵击,在下塘集(位于今安徽省长丰县)强行军越过淮南公路(一说淮南铁路)。18日,到达定远县朱家湾。19日,到达距离津浦路几十里地的红心铺。20日拂晓,在新四军淮南2师5旅16团支援下,于嘉山县(今安徽省明光市)越过津浦路,同前来接应的淮南军区部队胜利会师。
▲ 1946年8月11日,《新华日报》刊登《中原新四军皮定均部胜利突围到达苏皖经过》(六安市档案馆馆藏)
自中原突围以来,皮旅顶风冒雨、忍饥挨饿、披荆斩棘、孤军奋战,在茫茫大别山转战24昼夜,历经大小战斗23次,歼敌1000余人,前后奔波近2000里,摆脱30万敌军围追堵截,仅以伤亡约300人、掉队约1700人的损失,率领全旅5000人(超过70%)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,成为中原突围各部队中损失最少的部队,创造了我军军史上的一个奇迹。美国新闻记者史沫特莱盛赞该举简直就是军事奇迹。
▲ 1968年皮定均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(《皮定均中将》)
中原突围胜利23年之后的1969年4月,在党的九大会议期间,毛主席深情地表扬了皮定均:“我赞成这样的口号,叫作‘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!’”“干革命就要有你们‘皮旅’那种不怕死、不怕苦的精神。如果怕苦怕死,革命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,就要有像你们中原突围那样冲锋陷阵的拼命精神”。
参考资料:
1.毛泽东:《同意中原军区部队立即突围》(1946年6月23日),《毛泽东军事文
选》第3卷,军事科学出版社、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。
2.《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六安历史第一卷(1923-1949)》,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。
3.《皮定均中将》,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。
4.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皮旅突围在皖西》,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版。
5.《六安市革命传统教育读本:红色六安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。
6.《红六安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版。
7.《中国共产党六安历史大事记(1921.7-2021.7)》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。
8.《新华日报》(1946年8月11日第二版)。